行業 | 汽車零配件行業的光榮與夢想
導讀
年初,“滬深兩市共計91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業績數據顯示:凈利潤預增公司達28家,占比30.77%;續盈、略增、扭虧公司為26家;其中3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占比達到32.97%。”汽車零配件企業正在戰勝疫情的陰霾,回到發展和增長的軌道上來。
*數據來源:證券日報
汽車零部件
指構成汽車整車的所有部件,在汽車研發制造階段被稱為零部件,在汽車售后維修階段被稱為配件。
1
行業概述
?? 汽車零配件行業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壯大,是中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重要基礎
• 汽配行業是工業網的重要組成,零配件配套企業多達四級,供應鏈長且復雜,上游連接鋼鐵、有色金屬、橡膠、化工等大宗商品,下游連接僅次于房地產的國民經濟第二大支柱行業汽車行業;
• 汽車零配件行業是汽車工業的關鍵基礎,整車廠零部件外購比率超過70%,整車制造企業將精力越來越多地放在整車裝配及其營銷服務的核心業務上,不斷減少零部件自制量和零件自制率,實現與零配件供應商縱向一體化的發展形式;
• 汽車零部件的產品質量直接影響了整車廠汽車產品的質量水平及其在市場中的品牌形象,汽車包括多達十萬種零件,有效的供應管理是一個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 放眼汽車行業和汽車零部件行業,雖然增速放緩,但發展前景依然樂觀
第一,汽配行業規模大體量大。近年來受大宗商品提價、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行業發展增速也有所放緩;但總體而言,汽車零配件市場仍有巨大體量支撐,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萬億市場規模。
第二,汽車后市場是汽車零配件行業的穩定支撐。汽車市場從增量明星轉變為存量巨無霸,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保有量市場,保有機動車3.8億輛,巨大的存量市場帶來汽車維修保養的穩定需求;2020年中國平均車齡為 6.06 年,而車齡超過5 年后將迎來維修保養的高峰期。
第三,汽車銷售市場仍有增長潛力。對汽車銷售市場而言雖有增速瓶頸,但中國目前千人保有量約為130輛,遠落后于韓國的350輛、日本的487輛、美國的801輛,僅相當于日本1973年,韓國1995年時的發展水平,增長潛力依舊明顯。

2
市場結構
?? 汽車零部件貫穿于汽車制造、流通與售后多個環節,分為整車OEM市場和售后服務AM市場

注:黃色框為汽車產業鏈中零配件參與的環節;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AM:Aftersales Market
• 在汽車制造階段整車廠需要進行委托研發以及零配件采購,涉及的零部件包括發動機,傳動系,制動系,轉向系,行走系,照明,電氣儀表以及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等;
• 汽車后市場活躍著各種市場主體,包括4S店、獨立維修店等線下維修保養門店,B2B汽配批發銷售商,以及新康眾、途虎這類受大資本青睞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服務品牌。
?? 整車OEM配套供應商要求嚴壁壘高,同時也有一定的護城河
• 進入整車廠商的零部件配套體系,不僅要通過國際汽車工作組制定的IATF16949 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認證,ISO14001生產環境國際標準等,還要滿足整車廠商在產品質量、同步開發、物流運輸、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財務現狀等方面的特殊標準和要求。僅產品質量一項:退貨率需要低于60ppm,即百萬件不能高于60件不符合標準。

• 在產品進入批量生產前,還需履行嚴格的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和生產件批準程序(PPAP),并經過較長時間的產品裝機試驗考核,產品經認可后方能 進行批量生產供貨。上述認證成本較高,過程復雜,一般需要1-3年才能完成。
雖然歷盡千辛萬苦,但與整車廠同步開發的零配件供應商有一定的技術主導權和一定時期的獨家供貨權,并且議價能力相對比較強。
• 在新車階段受整個汽車行業競爭激烈成本壓縮的影響,配套零配件供應商也面臨著極大的成本壓力,但是進入到OEM配套的供應商,其產品作為原廠件在汽車后市場主要流通于主機廠官方的4S店渠道,享有相對較高的毛利率。
?? 售后服務AM市場整體上分為4S店體系和獨立售后市場體系兩種流通渠道。
• 配套零配件供應商的產品稱為原廠件,主要流通于主機廠官方授權4S店,非配套零配件供應商的產品則流通于更大體量的獨立售后市場,其流通環節更長,大部分需要經過批發再零售,標準化程度比較高的輪胎輪轂,以及雨刷、空調濾清器等養護類配件逐漸在B2C平臺直接被消費者購買。

售后服務AM市場利潤高,但OEM配套零配件供應商仍占主流,配套之外門檻低、品質良莠不齊,被大資本爭相跑馬圈地。
• 相對于汽車制造階段,后市場的零配件利潤更高,奔馳寶馬的零整比動輒700%甚至800%以上;國產車的零整比也要在200%以上,國民神車五菱宏光都要接近200%。

*數據來源:中保研
• 大部分新車客戶在3年內會在整車廠的4S店體系進行維修保養,一方面從消費者心理的角度,另一方面整車廠會有很多保養套餐、延保政策去維系客戶;4S店體系提供的主要是原廠件,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護城河,不在主機廠配套體系中的供應商,從消費者擁有一輛汽車開始的前三年,較難進入到終端消費者的視野。從數字上來看,汽車4S店占有維修資質的經營企業數量不到十分之一,然而卻占領著68%的市場份額。
• 副廠件可能是原廠件價格的一半至十分之一,過保修期之后,一部分消費者會選擇在非車廠渠道4S店的售后服務連鎖店、獨立售后維修店去維修和保養車。然而獨立維修市場的準入門檻過低,品質良莠不齊,尚無統一的售后零部件行業質量及服務標準。3.8億保有量,平均6年的車齡,中國的汽車后市場有巨大的想象空間,OEM體系內4S店在分化出快修店,上門取送車等新模式,非配套體系的汽修店正被大資本跑馬圈地,提高集中度。
3
行業特點
?? 汽配行業供應鏈長且復雜,生產環節多級配套,分銷環節渠道多樣
• 整車制造商為了簡化汽車制造工藝,減低生產成本,節省裝配時間,越來越多地要求零部件供應商成套、成系統供應零部件,向裝配模塊發展。
• 一級供應商為少數技術先進、規?;a、具備生產及按需供貨能力的大型零部件企業,生產模塊中待安裝部件的供應商是二級供應商,以此類推。

• 原廠件通過主機廠售后部門流通于4S店體系,副廠件流通于非配套體系,除了傳統的汽配城獨立維修店,近年來崛起的新零售線上線下連鎖汽車維修品牌,如京東、阿里、途虎養車等,正在逐漸占領零配件流通渠道。

?? 在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和國家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汽配行業兼并重組愈演愈烈,集團企業的管理壓力顯現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
• 行業集中度低,競爭力弱:根據企查貓數據,截至2020年8月底,企業名稱包含“汽車零部件制造”的存續企業共有168.69萬家,其中在業的有48.69萬家,規模1000萬元以上存續企業僅12.43萬家。
• 多客戶配套,多地設廠:零部件企業會針對幾個客戶做配套生產,客戶一般是集團客戶在多地設立工廠,多個工廠向零配件企業要貨,汽車零配件企業會靠近客戶工廠設廠,和客戶集團統一結算。
• 企業發展需要縱向延伸,橫向合作:以“擴規模、調結構、提升附加值”為抓手,提高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合作的效率,產業鏈協同效應顯現,結構競爭優勢大幅提升。
國家政策也在積極推動汽車零配件行業的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快速催生更多集團化企業:
• 早在2017年我國就出臺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供應商,形成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產業體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過1000億規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

?? 汽車行業的質量控制及回溯一直是國家政策和公眾輿論關注的焦點
國家政策方面:
• 《缺陷汽車管理條例規定》對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依照本條例全部召回;生產者未實施召回的,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責令其召回。
• 生產者應當建立并保存汽車產品設計、制造、標識、檢驗等方面的信息記錄以及汽車產品初次銷售的車主信息記錄,保存期不得少于10年。
• 受國家汽車召回制度的強制要求,整車廠對汽車零部件的質量控制要求越來越嚴格。
公眾輿論的角度:
• 汽車的質量關乎安全,關乎人的健康和生命財產,消費者對于汽車質量問題的關注經常上升為社會輿論熱點??焖夙憫?、追溯徹底、有序引導和告知消費者的召回管理往往能夠黑轉粉,獲得消費者的理解和信任,相反召回管理不當對汽車品牌的傷害極大。
• 整車廠要求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現對產品配置、部件來源、生產批次、采購訂單、生產過程、檢驗記錄等的全面可追溯。一旦出現普遍的質量問題可以立即響應,追查問題部件的范圍、物流分布,滿足整車廠快速響應和提供精準數據的需求。
4
行業痛點
?? 汽車行業寒冬,整車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壓力不可避免地傳導至話語權偏弱的上游汽車零配件行業
• 汽車銷售連續三年負增長,在長達十年的爆發式增長后,汽車銷售市場遇冷;豪華車市場仍保持一定增長率,國產低端市場行情慘淡,華晨汽車、力帆、眾泰等紛紛破產倒閉,新能源勢力日漸強大,蠶食傳統市場。

數據來源:中汽協
單位:萬輛
汽車銷售遇冷,整車廠對上游供應商的要求更加嚴格,對汽車零配件企業帶來了諸多管理和運營上的壓力:

嚴苛的外部環境促使汽車零配件企業利潤率連年下滑
• 一方面成本上漲,大宗商品是汽車零配件的上游資源,近年來大宗商品指數不斷攀升令整個供應鏈的成本逐級抬升;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力資源逐漸喪失成本優勢。
• 另一方面銷售價格承壓,汽車銷售市場競爭激烈,降價保銷量成為常態;整車配套零部件供應商,每年都要面臨主機廠的降價要求,高達6%-9%;同時,隨著市場透明化、消費者的成熟,汽車后市場的高利潤率也逐漸回歸理性。
5
發展趨勢
?? 盡管國內零配件行業面臨低端起家、整體偏弱、外資強勢的現狀,然而電動車的崛起有機會在新能源汽車零配件領域實現“換”道超車
• 盡管外資背景企業(獨資以及中外合資)僅占規模企業數的20%,但其市場份額高達70%以上。而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領域,外資市場份額高達90%。在發動機管理系統(包括電噴)、ABS等核心零部件領域,外資企業所占比例分別高達95%和90%以上。
• 燃油車時代,汽車產業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等,在此方面,中國從未觸摸到世界一流技術,而在電動車領域,這一局勢已經發生了扭轉;不同于燃油車,電動車最主要的技術圍繞在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領域,其中電池最為重要,占據整車生產成本的30%—40%。
• 在電池領域,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電池廠商已經具備了和松下、LG化學、三星等老牌選手同臺競技的能力,寧德時代已經打入寶馬、戴姆勒、大眾等世界級豪華車企,市值接近萬億,把一眾中外大牌車企甩在身后。

• 2020年11月2日下午,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表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要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瘧?。
?? 隨著汽車行業四化CASE*的顛覆性發展,零部件與配件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決定了其未來的競爭格局

CASE:Connected. Autonomous. Shared. Electronic.
• 對汽車的生產制造來說:技術創新能力成為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國際零部件大公司都設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參與整車廠的同步開發設計;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的職責不再只是傳統方式的按照樣品或圖紙規格批量加工,而是更多地承擔起零部件的開發設計、樣品制作、制造檢驗、質量保證、批量供貨及市場服務的整套責任。
• 對汽車后市場的影響:隨著電動化的推進,電動車的保有量逐年遞增,占整個產業鏈總利潤60%-70%的汽車后市場也將發生巨大變化;由于沒有發動機,純電動車不需要進行目前占保養業務相當大比例的機油、機濾和火花塞更換。平均來說燃油車車主的年化保養成本為 1,638 元,而純電動車僅需 843 元, 為燃油車的 一半。面向汽車四化發展的零部件研發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金蝶云·星空